中国政府网     黑龙江省政府     双鸭山市政府

首页 本县概况 正文 饶河县开展兴边富民行动(2000-2016年)

饶河县开展兴边富民行动(2000-2016年)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7-08-15 访问次数:995 责任录入:sysrhx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来,我县在国家民委、省民委的大力扶持下,充分利用兴边富民行动这个平台,凝聚全县人民智慧力量,抢抓机遇、努力拼搏、真抓实干,使全县进入了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经济总量较快提升、民生事业较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阶段,全县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良好局面。

一、饶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县情概况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比金市相望。边境线长128公里。县域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县辖4镇5乡79个行政村,境内有5个国营农场,11个森工林场。县域森林面积34万公顷,县域森林覆盖率51%;县属耕地面积135万亩。全县有26个少数民族共5767人,有1个赫哲族乡和3个朝鲜族村,其中,四排乡是全国仅有的3个赫哲族乡之一。我县于1909年建县,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珍贵毛皮动物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兴边富民”工作重点县。饶河口岸是国家一类全年陆路通关口岸。

(二)资金投入情况及扶持带动作用

多年来,我县针对农业发展、少数民族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做到既重视争取民委资金,又重视其他渠道资金。在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带动下,采取地方匹配、群众自筹、招商引资等办法,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捆绑使用扶贫、发改等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以项目带动、以项目兴县,实质性的解决了我县发展建设的难点。

1、项目实施情况。多年来,我县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为民族乡村实施了四排赫哲族新村附属工程项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东北黑蜂特色产业项目、旅游工艺品加工项目、朝鲜族红辣椒种植泡菜加工项目、网箱养鱼项目和农业种养殖产业等40多个项目。筹资3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完成赫哲族乡现代水稻示范园区及灌区,辐射带动30多万亩水稻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网箱养鱼和东北黑蜂、狐貉等特色养殖业,拓宽了增收渠道。筹资1000多万元建设完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四排赫哲风情园,以此带动民族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成立了赫哲工艺品制作坊,成功开发黑蜂标本、鱼皮工艺品、木雕木刻等旅游纪念品,年产值达200多万元。经过不懈的努力,赫哲族实现了从单一渔业生产到多元特色经济的转变。2016年,民族乡村人均纯收入实现12680元,比2000年增长395%。

在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环境方面,全力争取国家和省民委的资金支持,整合资金1.5亿元建设完成了四排赫哲族新居小区、四排商贸旅游综合体、“时代新城”等项目。四排乡实行了整村推进,少数民族群众全部告别了泥草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平方米。筹资1.3亿元为民族乡村率先建设完成了通村公路、“三供两治”等项目。筹资1000多万元,建设完成了民族乡村标准化学校和卫生院,在全省率先免除少数民族高中学生学费,实现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2011年四排赫哲族乡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2、扶持带动作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建设推动了饶河县民族乡村经济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完善了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2012年东北黑蜂特色养殖产业项目,带动农户年实现养蜂纯收入4950元,带动项目区1500户发展养蜂生产,实现4600人稳定致富;2013年投资600万元建设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通过开设农家乐家庭宾馆,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发展“农家乐”和民俗风情旅游,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乡村情趣和农家生活为特色的餐饮、住宿以及劳动体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服务,目前,民族乡村家庭酒店、宾馆发展到33家,年收入300多万元,有效地带动了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朝鲜族村红辣椒种植、泡菜生产加工项目、精洁米加工项目、水稻基地建设项目带动了百余户种植无公害蔬菜,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了农村一部分人员就业,又使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同时也为农民吃下了增收的定心丸;投入100万元的7.5公里农田路改造项目,使东鲜朝鲜族村300余人受益,解决了多年来运粮难的问题;赫哲族住房改造项目及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了四排乡赫哲族村民的生活条件;赫哲族风情园项目、赫哲族工艺品加工坊项目即传承了赫哲族文化,又促进四排乡旅游发展。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对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和推进少数民族乡村产业化进程都起到助推作用。

2010年,通过公开招聘方式,组建了饶河赫哲歌舞团。根据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需要,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5个传习所,目前,赫哲族“伊玛堪”已经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桦树皮制作技艺”和“嫁令阔”、“杈草球”、“萨满舞”、“食鱼习俗”“东北黑蜂养殖技艺”分别被正式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饶河赫哲族与俄那乃族文化交流活动、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和饶河县承办的赫哲族建政50周年庆祝活动上,赫哲族传统文化大放异彩,饶河少数民族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得到充分展示。

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实施情况

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成为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和改善边境地区各族群众民生的重要途径。我县按照双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饶河建设成为“旅游大县、生态名县、边贸重镇和全市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的战略定位,制定了《饶河县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确定了“打口岸牌、走生态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富庶饶河”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几年来,我县通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抓好项目落实,不断改善民生,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

(一)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多年来,完成依饶、饶抚、饶建公路和口岸浮箱固冰通道等重点建设,完成通村公路1501公里。二是提升城市功能。投资1.2亿元完成通岛街征地、街道硬化封闭、南湖国际会议中心等市政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强力推进重点城镇化项目建设,在全省沿边市县率先完成了县城道路两侧100栋楼体立面造型、牌匾亮化综合改造。三是建设安居工程。总投资2.3亿元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安置居民1551户,县城“时代新城”、四排商贸旅游综合体等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已基本完成回迁;投资3000万元,完成1345栋城镇化省级试点村农民住宅立面综合改造,改造农村泥草房5378户,山水生态魅力边城建设初具雏形。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重点财源项目建设,风电项目工程已并网发电。实现了村村建成标准化活动室、村村饮水安全的目标,三星级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省级星级村达到41个。涝区治理2.2万亩,乌苏里江护岸3855米,新打水田井326眼。

(二)培植优势产业,壮大经济实力

大力发展外经贸、旅游、农副产品和山特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实现连续跃升。饶河万亩高效有机水稻示范园区已投入使用,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基地、名特优鱼养殖基地、挠力河沿岸2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入5000多万元启动了饶河口岸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家口岸核心能力考核验收。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已正式开展,口岸落地签证业务已获国务院批准,开通了哈尔滨经饶河至俄哈巴罗夫斯克国际客运线路,饶河口岸已成为我省东部地区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大顶子山生态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完成,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快速推进,成功开发了我省东极沿线原生态精品旅游线路,喀尔喀山地质公园正式开园,旅游产业成为饶河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58%,以大顶子山米业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山特产品加工业,建设完成东北黑蜂产业园区,饶河东北黑蜂对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对俄绿色产业出口加工园区已完成晋升省级园区准备。以那丹岭、饶峰公司为牵动的山特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

(三)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全面完成全县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舍改造、新建工程。201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县城乡所有中小学校塑胶田径场、塑胶篮球场、塑胶排球场、草皮足球场、室外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现代化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全覆盖;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设稳步推进。新建16162 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型县人民医院。新建、改建县中医院7400平方米;建设完成集对俄经贸洽谈和举办大型经贸展会功能于一体的中俄经贸文化展览交流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饶河县通过大兴产业、快上项目和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推动饶河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200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5亿元,增长 551 %。200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073万元,2016年实现1.6亿元,增长761 %。200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0.24亿美元,2016年实现0.94亿美元,增长391%。200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8亿元,2016年完成9.8亿元,增长1225 %。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亿元,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亿元,增长463%。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元,2016年达到5977元,增长507%。

饶河县先后被评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县”、“全省生态补偿先进县”、“全省城市园林建设先进县”、“全省卫生县城先进县”、“全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先进县”、“全省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 “全省卫生工作先进县”、“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县”、“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县”。

三、主要做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实现“兴边富民”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饶河县基础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而国家兴边富民政策扶持的重点正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兴边富民政策给饶河县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二是必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饶河是边境口岸县,生态环境良好,因此我县在兴边富民行动开展工作中,找准政策扶持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确立了把饶河建设成“旅游大县、生态名县、边贸重镇和全市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外经贸、旅游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外经贸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总牵动力和新兴产业,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日益显著。三是必须统筹规划、加强配合。我县坚持将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规划》与《饶河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尤其是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等部门资金,加大了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四是必须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我县坚持把政府引导与群众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主导产业,边境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四排赫哲族旅游景点景区的加快建设、特色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一部分赫哲族群众正逐步转产发展农家乐餐饮服务、工艺品加工,实现了富民增收。

四、边境地区团结稳定情况

我县高度重视维护边境地区团结稳定工作,坚持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和对少数民族乡、村实行优先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切实让少数民族群众感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十二五”期间,为了防止民族分裂、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渗透,我县采取了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依法打击“三股势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了边境地区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饶河县先后被评为“全省法制环境先进县”、“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连续8年保持“全省平安县”荣誉称号。

(一)维护边境地区团结稳定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1、强化重点“管控”,掌握维稳工作主动权。一是强化宗教重点人、重点区域管控,深入摸排、全面掌握邪教组织以及地下非法宗教势力的活动方向,严密掌握宗教领域的工作主动权,严防“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人员滋扰生事,确保全县各宗教阵地、重点人控得了、管得住,不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各类事件。全县未发生邪教组织案件。二是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办证工作中,认真审核排查出入境人员,及时发现的打击查处法定不批准人员和重点人员。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出租房屋、旅店业、网吧实名登记制度,充分利用“大情报”平台进行分析对比,及时研判预警,逐一落实管控措施,严防爆恐分子潜入潜出。三是紧盯影响稳定的重点问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全面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力度,积极化解矛盾,平息事态。

2、强化边境地区“联控”,扎实推进涉边管理。强化情报信息搜集。坚持以情报信息为主导,拓展管控防线,提高管控精确度。通过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及时掌握边境违法犯罪新动态,不断调整和完善防控体系,明确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区域,及时调整警力部署,确保有的放矢对饶河县域实际,重点突出对涉恐人员的排查,强化对通道、便道重点部位的巡逻管控,严防涉恐涉暴分子潜入潜出,在出入边境地区三条主要通道上设置军警联合武装执勤盘查卡点,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盘查检查。我们与住饶解放军边防部队建立了军警联动协同长效机制,整合公安、边防和解放军部队的力量,推行“自上而下、逐级对应”的工作联系框架和勤务协作模式,对商场、广场、客运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实行“治安巡护、驻点执勤”,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严防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深入开展了边境集中整治联合行动和日常联勤联控,组织开展军警联席会议6次,开展边境联合巡逻15次。针对界江97艘生产作业船只和194名生产作业人员实施重点管控,在渔民中建立“三联一保”对子32个,持续进行教育引导,动员一线边民群众发现可疑人员行踪和租用、盗用船只情况第一时间报警,今年以来未发生越界捕捞等违法犯罪活动。对全县所有27处边境一线作业点和各类船只进行了全面清查。

3、强化辖区“防控”,确保社会面平稳有序。高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筹措资金800多万元,加速推进“天眼工程”,全县县城、乡镇、行政村将实现“天眼工程”的全覆盖。组建了79个治保组织、83个群防群治队伍,采取“所队联勤、警民互动”的方式,在城乡人员密集区域实施“治安巡护、驻点执勤”,强化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隐患,有效净化了边境地区社会治安环境。适时组织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非法出入境、贩毒、走私、“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确保边境辖区安全稳定。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推行“邻里守望、警民互动”常态化治安防控模式,搭建起“巡逻队巡护面、观望员看护点、户与户相照应”的村屯治安防范网络,实现了可疑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预警信息及时传递。

4、强化一线“守控”,严防严打“三类六种”案件。针对本地季节性、规律性生产、生活特点,坚持公密结合、内紧外松的原则,在边境重点地段通道增设执勤点,在辖区边远村屯物建了16名秘密力量,集中对饶河县三义、岭南、东鲜等朝鲜族聚居区进行了重点布控和摸排,调查核对了数十名外出打工经商。出国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底数清、去向明、不失控。实时加大了边境巡逻、潜伏、堵截密度,出入口岸限定区域人员和交通工具检查率、人证对照率。行李物品检查率均达到100%。对辖区生产作业船只和散放船只落实了“三类三级”管控措施,明确了船主管理责任和村委会联管、民警检查、治安信息员监控责任,严防船只被借用、盗用从事偷渡活动。

5、强化危险化品“管控”,消除不安全隐患。深入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对涉爆、涉枪、涉毒和放射性物品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严防危爆物品丢失、被盗被抢。大力收缴流散社会的非法爆炸物品、枪支弹药,严厉打击非法制造、贩卖枪支的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抓好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深入开展民爆物品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严防发生丢失、被盗、被抢和被恐怖分子用以作案。以党政机关、金融单位、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单位喝要害部门,以及学校、工厂、商店、宾馆、影剧院、展览馆、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防范为重点,切实加强公共场所、重点要害部位和目标的安全检查、防范和保卫工作。

6、强化应急处突准备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对反恐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反恐维稳工作责任,建立建全与驻军、其他专业力量的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应急处突预案,重新修订调整职责任务,依事定岗、依岗定责、依责定人。组织开展了应急处突模拟演练,全面检验了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实战处突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达到了演练的预期效果。全县边防派出所按照工作部署,对辖区79个治保会、83个群防群治队伍的“人员结构、装备保障、运行现状”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组织开展基本法律常识、巡逻守候技巧、自身安全防范等专业科目培训13场次。

(二)边境地区“爱民固边”取得的成效

饶河边防大队在实施“爱民固边”战略过程中,民警都是从细小事情做起,把公正执法的理念,和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饶河边防大队80%外勤民警拿到了“全熟民警”证书,各边防派出所在服务大厅设置了“便民药柜”、“便民桌”、“便民雨伞”,户政窗口以醒目的字体标明民警“三声、四有、”的服务承诺,使为民服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为了提高民警执法水平,该大队积极开展政治练兵、法制练兵、体能练兵、科技练兵。出台奖惩措施,民警的练兵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他们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为契机,建立健全全程监督、责任追究等执法长效机制。大队所属各派出所先后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了户籍室低台办公工程改造、档案管理升级,基础台账填写得到更新和规范统一。结合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百日会战和辖区实际,建立健全村级治保组织,加大防范力度,辖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5%和26%。边防大队通过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练硬基本功,提高了基层实力、官兵基本功、正规化建设水平,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建设、执法能力、辖区管控能力六个方面的显著提升。所属10个派出所全部进入三级以上派出所行列,其中二级以上派出所达到70%,一级派出所达到20%,在黑龙江省同行业中位居前列。

多年来,饶河县边防大队全体官兵以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为中心,真情为民服务,热心排忧解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饶河县公安边防大队结合人口普查、大情报体系建设,先后开展了“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派出所走访月等走访活动,累计走访辖区群众11.7万户次,35万人次,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259件,救助遇险群众512人,扑灭火灾126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54万元,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

饶河县边防大队与饶河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开展了模范乡村、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先后将5个村定位特色“平安村”、5个村作为特色“种养殖村”、7个村作为特色“文明村”进行创建。同时,在驻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33名民警分别兼任了79个行政村、4个社区的村官,并积极参与各村村务工作会、村民代表大会143次,征集群众意见197条,反映群众诉求90件,,使17个村、4个社区的治安状况、村风民风、村容村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饶河县边防大队全体官兵结合“严打整治”行动,先后部署开展了破案追逃、校园安保、整治突出治安问题等会战,先后清查行业场所31144家次,建立校园警务室8个,治安执勤点37个,开展普法教育84场次,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30余次,整治治安隐患194处,收缴子弹162发,排查掌握预警信息90条,向党委、政府专题汇报预警信息13条,及时发现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47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起,查处各类治安案件257起,抓获网上逃犯12人,有效净化了辖区治安环境。多年来,各基层派出所收到群众赠送锦旗109面,赢得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扬.

饶河县先后被评为“全省法制环境先进县”、“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连续8年保持“全省平安县”荣誉称号。

虽然,我县在维护稳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大局持续稳定,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但有现实危害的隐患性、苗头性问题仍然不少。从区位上讲,随着口岸签证和边境游异地制证业务的开展,我县对外开放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出入境的便利也为边控工作带来了压力。从县情上讲,我县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利益深刻调整,给维护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一是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和市政建设中,因征地拆迁、林权纠纷、劳资纠纷、城镇化建设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比较多。二是由于发展不足,保障体系不健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设计民生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三是随着我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工地和重点工程陆续开工,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导致流动人口数量剧增,各类人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增加,与“底数清、情况明”的管理要求差距较大。

五、存在问题

虽然在国家兴边富民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扶持下,全县和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全县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在60%以上,二产、三产所占比重较小。二产中,工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占全口径税收收入的比重仅为17%。三产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占三产的比重分别为26.9%、28.4%、14.2%、13.9%、11.5%、4.3%、0.8%,传统行业占比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盈利和抵御风险能力较低,对经济发展不利,更影响了群众收入的增加。二是经济总量、税收收入总量依然较小。饶河人口少,经济总量小,导致税收收入总量小,2000年—2016年,全县本级税收收入年均增长率、全县本级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均比全省占比低。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纳税少,2014年全县增值税占全口径税收收入的比重仅为17%。虽然我县政策性资金逐渐增加,但由于税收总量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兴边富民行动的开展,许多工作开展困难大。三是交通不便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虽然我县有饶建、虎饶、依饶、饶抚等公路通外地,但饶河县铁路、机场、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前期运作阶段,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影响“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没有铁路和航空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对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高有诸多不利因素,甚至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四是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均衡。国家分配到我县每年只投资1-2个项目,且投资额度较小,每年只能改善一个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造成各乡镇发展不均衡。五是缺乏人才。各行业高精尖技术严重匮乏,特别是涉及到国民素质教育人才,涉及到群众健康的医疗人才,涉及到行业服务的专业人才,涉及到经济、外贸等领域的重量级人才群体。

六、意见和建议

我县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亟需国家和省在“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编制工作中,出台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能使我县在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下加快发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